About Us
About Us
Chairman Message
Board of Directors
About Cambodia
Group Busines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GC City
NADI by GC CITY
GC Orussey Market
SOHO MALL
Real estate services
GC Empire
GC Realty
Land Investment
GC Land
Finance
GC Fund
Architectural Design
GC Design
Cultural Popularization
GC Media
Catering and Retails
GC Catering
HONG KONG RESTAURANT
LUK HOT POT
Singapore Bak Kut Teh
GC Super
Charity
GC Care
Overseas Branch
GCC Hong Kong
GCC Japan
Information Centre
Investment Q&A
Corporate Ev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llow Us
Contact Us
繁
简
EN
ខ្មែរ
About Us
+
About Us
+
Chairman Message
+
Board of Directors
+
About Cambodia
+
Group Business
+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
GC City
+
NADI by GC CITY
+
GC Orussey Market
+
SOHO MALL
+
Real estate services
+
GC Empire
+
GC Realty
+
Land Investment
+
GC Land
+
Finance
+
GC Fund
+
Architectural Design
+
GC Design
+
Cultural Popularization
+
GC Media
+
Catering and Retails
+
GC Catering
+
HONG KONG RESTAURANT
+
LUK HOT POT
+
Singapore Bak Kut Teh
+
GC Super
+
Charity
+
GC Care
+
Overseas Branch
+
GCC Hong Kong
+
GCC Japan
+
Information Centre
+
Investment Q&A
+
Corporate Events
+
Social Responsibility
+
Follow Us
+
Contact Us
+
繁
+
简
+
EN
+
ខ្មែរ
+
×
金邊拾荒者疫情下受忽略的群體
2021/01/04 13:44
在廢料回收站外堆滿了拾荒者拾撿得來的廢料。(圖:UNDP)
(金邊訊)拾荒者是柬埔寨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一直被排除在正式經濟系統外而受到忽略。
本地人把拾荒者稱為“伊在”(Edjai),此名稱源自於越南文“廢料”(Ve Chai)。由於柬埔寨缺乏可循環廢料處理能力,因此在本地收集到的可循環廢料,大多是賣給越南商人。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估計,目前金邊市有超過2000名拾荒者,其他省市拾荒者人數加起來也有好幾千人。金邊市每年所製造的垃圾約有30萬噸,惟因沒有強制民眾先進行垃圾分類,因此拾荒者成為回收可循環廢料的重要途徑。
據估計,拾荒者幫助收集和回收的可循環廢料,佔了金邊固體廢料總量的8%。他們默默對推動柬埔寨首都循環經濟作出的重要貢獻,卻幾乎得不到當局和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廢料回收站關閉拾荒者失去收入
拉著手推車的拾荒者,每天不分晝夜在金邊穿街走巷,或是聚集在垃圾掩埋場,搜尋塑料、紙張和玻璃等可回收廢料;過後,他們會把所收集的廢料賣給回收站,以換取一天微薄的收入,回收站則再將廢料出口至鄰國(主要是越南)。
然而,當柬埔寨遭受第一波疫情衝擊時(4月至6月),全國廢料回收站暫停營業和關閉,導致拾荒者無處出售回收廢料,也因而失去收入而陷入生活困境。
一名在金邊從事拾荒工作已有15年的拾荒者潘桑帕(30歲)表示,在疫情爆發後,他每天必須為籌錢買食物而煩惱。
拾荒者也是極易感染新冠肺炎的高風險群體,因為他們日復一日在沒有任何防護裝備的情況下工作,從垃圾堆裡翻撿可回收廢品,因而有可能因翻撿使用過的口罩或其他受污染廢料,而被病毒感染。
“我很擔心會感染上新冠肺炎,”現年61歲的拾荒者艾末說,“如果我被感染並把病毒傳染給我的家人,我將不知如何是好?”
事實上,在未爆發疫情前,拾荒者已飽受社會歧視,且更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在路邊撿拾廢料。為了避免打擾商家生意,他們往往會選擇在夜間工作,但因為沒有穿上任何反光衣服,有可能隨時會遭遇交通事故。
用摩托車運載的大批可回收廢料。(圖:UNDP)
拾荒者安蒙(36歲)擔言,對拾荒者群體而言,遭遇交通事故的風險非常高。
“我本人也十分擔心,哪一天會被車子撞上!”
雖然大部份廢料回收站於今年7月重新開放,但塑料瓶等可回收廢料價格,與去年相比已下降了50%,這也導致拾荒者的收入大減,有者下降幅度達到80% 。
許多拾荒者被迫省吃儉用,甚至必須經常挨餓;只有小部份向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尋求援助,以獲得糧食或現金救濟。
聯合國開發署建議把拾荒者列為貧戶
在無法獲得任何收入的情況下,部分拾荒者被迫靠借高利貸,來滿足日常基本需要,卻使他們不知不覺陷入債務陷阱之中,而無法自拔。
然而,拾荒者並不被視為正式勞動力,因此被排除在正式經濟系統之外,導致在申請政府援助時面對重重障礙。此外,許多拾荒者流離失所,或是沒有固定居所,因此缺乏家庭簿和戶籍等官方文件。
為了在此關鍵時刻幫助拾荒者渡過難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起一項計劃,聯同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將向拾荒者群體提供援助,首階段將有600戶金邊拾荒者家庭受惠。他們將獲贈食品(大米、麵條和其他主食)和個人防護設備(口罩和手套),同時也獲提供反光夾克,以降低在夜間工作時遭遇交通事故的風險。
回收站收集可回收廢料如鋁罐。(圖:UNDP)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強調,為了保障拾荒者的長期福利,相關部門應採取有效措施,包括要求當地政府把拾荒者列入“貧窮證”(IDpoor)系統,使他們有資格獲得政府提供的紓困援助金。
柬埔寨政府是於今年6月開始推出貧困家庭和弱勢群體紓困援助金,並指示地方政府調查符合“貧窮證”資格的貧戶數目,並以此來作為發放紓困金的標準機制。
為了幫助紓解貧困家庭和弱勢群體的困境,政府於5月25日要求計劃部和有關部門,重新調查和更新持有“貧窮證”(IDPoor)的家庭數目。
此外,政府也應制定國家循環經濟策略,以將拾荒者納入循環經濟中,同時承認他們在廢物收集和回收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目前,許多國家如菲律賓、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已經成功將非正式拾荒者,納入正式循環經濟。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說:“在新冠疫情逐漸處於穩定之際,我們正步上復原和重建軌道上,但我們不應忽略任何群體,特別是拾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