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烏亞西巷子 聽賣粥阿婆談人生
2020/06/19 16:44

王如意今年60歲,在烏亞西市場一處小巷子擺攤賣白粥和小菜。日子過得拮據,但知足常樂。(圖:柬中時報)

一碗清粥,幾碟小菜,恰如生活,平淡中透出些許鹹甜酸辣。 宛如王如意的人生,嘗盡了酸甜苦辣。 8歲,她要打工賺錢來補貼家里。14歲,經歷紅高棉殘暴政權。26歲,母親病逝,成了孤兒,王如意“姐代母職”,照顧7個弟妹。 在弟妹們成家立業後,她才放心地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28歲,她決定嫁給比她大30歲的丈夫。女兒2歲時,丈夫因年邁病逝。她一手撫養女兒,還要照顧身為植物人的妹妹。 王如意今年已60歲,她在烏亞西市場一處小巷子擺攤賣白粥和小菜。日子過得拮據,但知足常樂。 她賣的鹵魚非常美味,魚骨爛肉不爛,搭配香噴噴熱乎乎的白粥,是許多老華人早餐的必備之選,美味又便宜,一碗白粥才賣1000柬幣。 淩晨4點開始準備粥菜 每天淩晨4點,她開始熬煮白粥。把凳子、碗筷從4樓搬到樓下,開始擺攤做生意。樓道沒有電燈,黑漆漆的,上下樓梯非常危險。 早上6點開始客人絡繹不絕,9點左右就賣完了。 王如意有12個兄弟姐妹,其中3個在紅高棉時期被殺害。 “小時候命苦……家里兄弟姐妹多,我們要打雜工賺錢來補貼家用。” 她說,8歲時,她一邊讀書一邊給人家包糖果和花生,把花生分裝在小小的塑膠袋子,一公斤可賺800柬幣。 14歲那年,紅高棉軍隊打入金邊,王如意一家人被迫徒步遷至柏威夏省,路程294公里。 1979年紅高棉政權倒台,1980年,王如意和家人乘坐越南軍人的汽車,回到金邊,但原本的房子已經被人搶先住進去了。王如意的父親花了五兩黃金,在烏亞西市場附近的小巷子里,買下4樓的小房子。 王如意的父母親打工,她和姐姐哥哥們打雜工賺錢繳學費。她當過臭水溝清潔工,洗碗工。

香噴噴熱乎乎的白粥,是許多老華人早餐的必備之選。(圖:柬中時報)

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生活好不容易變好,父親卻在一次意外中身亡,母親一肩挑起重擔,不久後,母親因太過勞累而病逝。王如意便“姐代母職”,照顧7個弟妹。在弟妹們成家立業後,她才放心地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記者好奇詢問王如意,為什麽要等待28歲時才考慮結婚? 王如意說:“因為我怕結婚後,無法照顧弟妹,所以要等到他們成家立業,過上好生活了。我才放心。” 王如意在28歲時,決定嫁給比她大30歲的丈夫。雖然兩人年齡差距懸殊,但對她來講,這卻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記者又好奇地詢問她:“為什麽要嫁給比自己大30歲的丈夫?” 王如意開心笑道:“因為他堅持不懈。”她毫不吝嗇地跟記者分享她的愛情故事。 她說,她在菜市場擺攤,有一天,她的丈夫來到隔壁攤位買菜,因為丈夫不懂柬語,她只好當起翻譯員。倆人因此相識,她的丈夫每天都來菜市場買菜,找她聊天。 “當年我才28歲,他已經50多歲了。我都叫他‘阿伯’。一開始,我還以為他要介紹兒子給我認識。” 有一次,他邀請她到日本餐館吃飯,並向她示愛。 “他說,有一個人很愛我。這個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才意識到,原來不是介紹他的兒子,而是他本人。” 在丈夫的不懈追求下,她決定嫁給他。結婚後,倆人經常出國旅遊,這是她人生第一次坐飛機,出國旅遊。

媒體淩晨,王如意把凳子、碗筷從4樓搬到樓下,開始擺攤做生意。(圖:柬中時報)

丈夫病逝 再挑起生活重擔 結婚10年後,她在38歲時生下女兒,然而,好景不長,女兒2歲時,丈夫年邁病逝,享年74歲。 王如意又回到“一個人”,她挑起生活重擔,當起洗碗工,放貸賺取收入。 直到2017年,隨著女兒長大,學費越來越多,她意識到收入已經入不敷出了,因此決定擺攤賣粥。如今,女兒已經21歲了,正在念大學。她還要撫養身為植物人的妹妹。 “每天生活過的很辛苦,但好在不用借錢過日子,這已經很好了。” 王如意最大的心願是希望女兒畢業後,找到穩定的工作,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烤魚幹、鹹鴨蛋和白粥最配。(圖:柬中時報)

樓道沒有電燈,黑漆漆的,上下樓梯非常危險。(圖:柬中時報)

王如意從8歲開始打雜工賺錢補貼家用,如今他已經60歲了,依然健康樂觀。(圖:柬中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