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在柬埔寨過暖心年讓思念與親情隔空相遇
2021/02/12 19:14
新加坡籍餐飲業者葉振勇。(圖:柬中時報)
疫情陰影不散,全球防疫嚴謹制度之下,很多人選擇不回鄉,原地過年。而對於來自新加坡的餐飲業者葉振勇而言,不能回家,他就把家的味道帶來金邊,其餐廳星馬料理連鎖餐廳在除夕夜訂位已經爆滿。 著重為客人帶來回家的感覺,葉振勇指出會在餐館加以裝飾,如貼上春聯等裝飾品,希望將年味帶給留在柬埔寨無法回國過年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遊子,讓他們感受家鄉的氣息。 新馬人以食為天,他也著意推出傳統新馬料理,其中富含東南亞新年氣息的菜餚如“盆菜”及“撈魚生”都是餐廳最熱門的菜色。 盆菜是廣東深圳和香港新界的飲食習俗,會將名貴食材如鮑魚、瑤柱、大蝦、豬肉、冬菇及各色豐盛彩色以盆缽盛載,寓意盤滿缽滿、團團圓圓;“撈魚生”,也稱“七彩魚生”,是新馬一帶的特色賀年食品,是團年飯必備的開胃菜。大盤子上放置不同顏色的新鮮配料,如魚生、柚子、花生碎、薑絲、薄脆等,佐以酸梅或桔子醬料混合成金黃色醬料。同桌人會團團站起,拿起筷子,一邊說吉祥語,一邊將配料撈起混合。“撈”在粵語有“攪拌”及“工作”的意思,因此圍桌者會將配料越撈越高謂之吉祥,寓意風生水起、工作順利。 葉振勇道:“畢竟每個人現在都沒辦法回家了,那他們在國外的話肯定還是要過年的,初一還是要過,年宵時的晚飯還是要吃,所以我會把過年的味道帶給他們,如撈魚生,盆菜在我們餐館都是有的。” 事實上,葉振勇近六年的除夕夜,都是在相似的忙碌中度過。他指出,近年家鄉的年味也逐漸淡漠,很多人會選擇在新年假期出國旅遊,加上年關是餐廳的旺季,就選擇新年後再返鄉。雖然不免被家中長輩念叨,但葉振勇笑說:“年輕時候不拼搏,難道等老了才來奮鬥嗎?”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幾乎都遭遇生存危機,大多選擇節流保守路線,而葉振勇卻反其道而行之,擴展生意,更趁疫情居家工作,外送食物風氣起飛之機,開啟甜品生意,訂單不斷。 當詢及會否思鄉,葉振勇說:“會啊,所以我就把家的味道帶到餐廳裡。” 他指出,餐廳中所售賣的廣東經典菜色“鹹魚蒸豬肉”,便是他童年每天上學,奶奶為他準備的午餐菜色。 父母忙於工作,其時葉振勇與親戚家的小孩7人都由年長的奶奶照顧。為求方便,午餐一定有一味可預先大量製好的“鹹魚蒸豬肉”。 “她會一次弄10公斤的豬肉。”葉振勇笑著回憶道,那便是家的味道。 葉振勇在十三年前隨父親來柬埔寨發展,這些年來也入鄉隨俗,在過年時,會前往寺廟,如到大金歐廟裡燒香拜神祭祖、拜天公、拜關帝等。 工作以外,他也會跟朋友、員工們聚一聚,一起吃年夜飯等等。 他觀察到,近年來因為湧入大量中國人來此發展的緣故,所以柬埔寨過華人新年的氣氛也愈發濃厚,但是中國過年的習俗卻與東南亞新年大相徑庭。葉振勇認為,東南亞華人如新加坡或柬埔寨的華人過年氣氛較為溫馨一些,親友齊聚共餐、拜年,過年氣氛更濃厚。
柬埔寨旗袍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許四毛。(圖:柬中時報)
在金邊生活了將近17年,這並非旗袍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許四毛在柬埔寨度過的第一個新年。 身處外鄉,許四毛仍然遵守家鄉習俗,她笑說她已經準備好春聯、窗花和裝飾的燈籠,但是根據家鄉習俗,會趕在過“小年”前打掃家居,才會將裝飾貼上。 她說,“我們叫做'打洋塵',將屋樑角落的灰塵、蜘蛛網打掃乾淨。” “我們老家有一個習慣是,臘月二十八才貼(裝飾),因為在我老家,臘月二十四是'小年',孩子、親人會趕在那天前(回鄉)一起過小年。 ” 另外,除夕夜當晚,她也會打開家裡所有燈,直到天明。 談起家鄉習俗,許四毛神采飛揚,“大年三十吃飯,我還是會跟隨父母的(習俗),菜餚煮好之後,一定會擺好五、六個菜,一邊擺四碗飯。” “先(供奉)給祖先吃,把碗筷擺好,然後燒三支香、燒紙錢。” 來自湖北的許四毛也說,其家鄉有一個傳統,即年二十四過小年就必須準備好一條“聽話魚”,用以新年期間供奉祖先與神明。 “這條魚是不吃的,代表子孫後代都是會很聽話的,那道菜一定會有的。” 一條油炸金黃的小魚就會在餐桌上、神颱上原封不動直到大年三十接了財神才功成身退,也吻合“年年有餘”的寓意。 在金邊生活了十餘年,她深喜柬人的樸實與善良,更坦承柬埔寨已經是她第二個家。這些年,也看著金邊每一年的新年越來越有年味。 她笑說:“十五六年前,我們去同事家裡吃年夜飯,偶爾會看到小區裡面會貼了春聯的,門口放了發財樹等裝飾,那就是華人而已,柬埔寨人是沒有過(華人)新年的;但是現在,慢慢發現,連柬埔寨人也會過新年了,也會貼春聯,而且他們的對聯是柬文的。” “現在大年三十,你去看小區家門口幾乎70%都會有(華人)新年的裝飾、掛紅包。” 一場疫情,橫隔在許四毛與家鄉之間。 她透露,今年會與在地親友、同事一同吃年夜飯,在家中樓頂圍爐吃火鍋。 選擇不回去,許四毛心裡也曾有過掙扎,但是顧慮疫情,她不想再添亂了。 許四毛的家鄉正是中國疫情暴發的起點,湖北武漢。而去年她回到金邊的第二天,武漢告正式封城。 她感嘆:“好不容易我們湖北武漢挺過來了。” 人是無法回鄉了,卻不表示不能團聚,許四毛說,會在過年時候和在家鄉的親人越洋視訊。在屏幕的兩邊,一起共慶佳節。
金邊皇家大學漢辦志願者老師呂文菲。(圖:柬中時報)
“今年是我在柬埔寨任教的第二年,而這也是我在國外過的第二個春節。雖然是異國他鄉,但因為春節,所有的人情感上都有了共鳴。” 金邊皇家大學中文系教師呂文菲說道。 呂文菲回憶,第一個春節,她與同事們到暹粒旅遊,在當地找到一家中國麻辣燙,店裡的電視正在播放著春節聯歡晚會,店家還給每位客人送了一份水果,進店的每一位客人都說一句過年好,這景象讓她感到雖然是異國他鄉,但因為春節,所有的人情感上是都有了共鳴。 眼看今年春節又要到了,卻是兩年沒能陪家人過年心裡有些酸酸的。她指出今年較為特殊的一年,1月底,她收到了中國大使館送來的“春節包”,內心非常欣慰且倍感溫暖。 她說,在柬埔寨生活兩年以來,她發現每年臨近春節的時候,大街上很多商店都開始銷售春節裝飾品。民眾在大門口掛起燈籠,貼春聯,擺放金桔樹、梅花樹,四處都漂浮著濃濃的年味。這些場景莫名給她帶來了一種特殊的歸屬感,也讓她體會得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 今年春節,她打算和同事們商量一起穿紅衣服,包禮物和準備年夜飯,一起享受團圓飯。 呂文菲笑說:“在這裡過年一點都不單調,因為柬埔寨過年比國內更有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