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向教養用鼓勵取代罰與賞
2021/01/25 23:15
調查顯示柬埔寨逾半兒童曾受暴力對待,施暴者包括親生父母。(圖:兒基會)

(金邊訊)打是疼,罵是愛,這一套行不通了!

全球疫情未見平復,遠程教學網上教課大行其道,這對被迫轉移到網上教學的教師與必須肩負起督促孩子專心課業的家長都是一大挑戰。疫情期間,生活壓力山大,孩童成為家暴的高危群體之一,婦女事務部(MoWA)與教育、青年與體育部及非政府組織紛紛展開“正向紀律”(Positive Discipline)訓練,冀革新柬埔寨家長與教師的教育方式。 這個項目是婦女事務部自2017年開展的“正向教養計劃”的一環,以終結家暴為目的,為家長與看護人員提供進步的教養課程。 馬德望省的10歲女童妮莎(Van Niza)便是這系列計劃的受惠者。在居家學習的時候,因家中環境狹小,且與許多親戚同住,妮莎總感覺難以專注學習。 所幸妮莎的母親是她的最大支柱,妮莎說,“好在媽媽總會抽出時間來和我一起完成作業。” 妮莎的媽媽婉薇(Van Veuy,36歲),在疫情前,為了尋求更高的薪水而離鄉背井在泰國謀生的移工。但是疫情衝擊之下,雇主無奈結業,婉薇背著對未來的壓力與擔憂回到柬埔寨。 婉薇坦言,壓力曾讓她對孩子施以嚴厲的責罵與體罰。她悔恨道,“那都是負面的管教方式,老舊的習慣與態度。”
婉薇接受“正向紀律”親子教育培訓後,改變了管教孩童的方式。(圖:兒基會)
在2020年中,婉薇參與了當地非政府組織一項親子教育的訓練,從此改變了她管教孩兒的方式。在課程中,他們將會學會認知不同層面的身體及精神的暴力形式,並理解其危害。同時,工作人員也將向父母和看護人介紹各種方法,以創造積極和培養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相關項目是由改善柬埔寨社會(ICS-SP)組織,致力於改善兒童婦女的家庭生活,減少和防止暴力侵害兒童行為以及促進進步的育兒方式。該項目現已覆蓋柬埔寨3省,包括幹拉省、馬德望省和暹粒省,相當於35個村,向總共3萬5794名兒童、父母和看護人提供了正向教養、良好心理健康和預防新冠感染的信息。其中家庭諮詢與社區項目已惠及逾2萬名家長以及兒童。 參加培訓後的婉薇指出,“通過參加培訓讓我更多了解到了關於我作為父母的角色和責任。從那時起,我逐漸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聆聽我的孩子,關注他們,教他們,陪他們一起玩,一起完成家庭作業來支持他們。” 婉薇也說,她此後樂於與她的親戚和鄰居分享相關知識,並鼓勵他們揚棄暴力形態的教養方式。
婦女事務部自2017年開展“正向教養計劃”,為家長與看護人員提供進步的教養課程。(圖:兒基會)

家長教師放下藤鞭共創新型管教

柬埔寨反虐童調查(CVACS)在2013年指出,柬埔寨至少52.7%兒童曾被暴力對待。相關研究也指出,暴力對待兒童在柬埔寨被視為一種常態,大多不理解其後果也無意改變;父母,尤其母親是最可能造成兒童身體或精神虐待的施暴者。 不過,一些研究也指出,學校也經常以體罰作為學校紀律的手段。有鑑於此,教育、青年與體育部(MoEYS)自2015年開始向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推廣一項“正向紀律”的教育方法,至今培訓9497名教師,預計惠及34萬4000名孩童。 妮莎的老師森伯偉卜(Samboth Vibol)也曾在2018年接受相關訓練。 森伯偉卜指出,這項訓練改變了他的教學方式。他承認,過去他會對學生十分嚴厲,喝罵無法回答問題的學生,甚至以羞辱為目的懲罰學生,如強迫某學生站著,直到有別的學生能答出正確答案。 他說,“如今我們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法大相徑庭,我們致力於讓學生感覺在教室中是安全與舒適的。” “我們會對行為不端的學生髮'黃卡'與'紅卡',一種相對而言較溫和的警告。” 偉卜老師說,現在如學生無法回答問題,他會選擇指導與鼓勵,而非懲戒。
父母承受過大精神壓力,會導致孩童暴露在暴力風險中。(圖:兒基會)

疫情加重家長壓力子女被當成出氣筒

“正向教養”與“正向紀律”培訓項目是由瑞典國際開發署(SIDA)、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Primark和日本兒童基金會委員會慷慨資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開發。 該會稱,在2020年疫情之下,家長、教師與兒童正經歷前所未見的壓力,父母的精神健康和壓力或會導致孩童暴露在更大的暴力風險之下,因此這項項目也更見可貴。 有關項目除印製並分發關於精神健康與疫情下的親子教育技巧的小冊子外,也積極張貼海報及通過社交媒體宣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呼籲,柬埔寨政府應該迅速採取行動,提供額外支持。對此,婦女事務部承諾,未來“正向教養”項目將納入額外的精神健康與心理支持的協助。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施政者必須為下一代提供健全的教育環境。讓柬埔寨每一個孩子,都能如小女孩妮莎一樣,讓她堅定而自信地,邁向未來。
如學生無法回答問題,老師會選擇指導與鼓勵,而非懲戒。(圖:兒基會)